365电子知识中心详情

【使命】观展记·新疆·吐鲁番博物馆·20230628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家一级博物馆,新疆第二大博物馆,馆藏文物件,珍贵文物892件,藏品类别35种,和新疆其它博物馆类似,吐博藏品也以文书纺织品干尸等见长。

  吐博有9个展厅,其基本陈列展厅5个,分别为吐鲁番通史陈列巨犀化石陈列出土文书陈列古钱币陈列出土千年干尸及其随葬遗物陈列,常设民族团结展援疆展丝绸之路上的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展。

  去的时候三楼改陈,只看了吐鲁番通史陈列巨犀化石陈列出土文书陈列三个展厅。

  从库尔勒开车到吐鲁番需要五个多时,到的时候是午一点多,一下车简直是热浪翻滚,连呼吸都困难,后面两天反复被当地人嘲笑说现在这算什么,上最高温度46,等到七八月会超过50度,吐鲁番这地方只能秋冬天,夏天实在是受罪,好在逛博物馆可以暂时不问寒暑。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土著居民为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狐胡金附车师后城长车师都尉。

  后西汉与匈奴为控制西域,围绕车师回拉锯,史称五争车师,以西汉统一西域告终,于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车师归汉后,汉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把原车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其车师前在博格达山南现吐鲁番境内,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王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到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车师前吞并吐鲁番境内诸,交河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心;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汉朝在车师前设置戊已校尉,驻交河,掌管西域屯田事;汉咸帝阳朔四年前21年,戊已校尉移驻高昌壁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

  北魏太真君十一年450年,车师前部王伊洛随魏军西征,留子歇守,沮渠安与柔然联兵围攻交河,车师兵败,西奔焉耆,车师前亡;北魏和元年460年,柔然灭高昌,册立阚伯为高昌王,以高昌城为都,吐鲁番进入高昌王时期。

  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车首领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496年,高昌人杀张孟明,另立马儒为王;501年,马儒内徙,高昌旧人恋土,不愿归,遂杀马儒而立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王曾先后依附于柔然高车突厥,臣服于北魏西魏和隋。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投西突厥,阻断西域通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派吏部尚书候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师灭高昌,设西昌州,改为西州,高昌王结束180年的历史,同时设安西大都护府于交河城,以乔师望为首任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

  唐贞元六年790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今吉木萨尔,吐蕃占北庭,随后占西州,吐蕃与回鹘对西州进行反复争夺,最终回鹘控制了西州;唐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建立以高昌为心的高昌回鹘王,都高昌城,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高昌回鹘先后臣属于辽宋西辽。

  元太祖四年1209年,高昌回鹘杀西辽派驻高昌回鹘的监,归附蒙古,高昌回鹘王称为畏兀儿王,保留亦都护王治;至顺元年1330年,元朝复立总管府于火州高昌故城;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至正七年1347年,察合台汗攻占吐鲁番火州柳城。

  得益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现今吐鲁番围还留存有不少遗迹,如大名鼎鼎的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还有相对不那么出名的柳城遗址伯西哈石窟吐峪沟石窟阿斯塔那古墓群洋海墓群台藏塔遗址苏公塔等等,细看吐博藏品,会发现大多出自于上述遗址,尤以阿斯塔纳为最。

  最早的葡萄藤,出土于洋海墓群。

  阿斯塔纳出土的各种俑。

  同样出自阿斯塔纳的唐朝食物。

  留在吐博的两幅伏羲女娲图,最好的一幅被疆博调走了。

  这件存世最早的大唐西域记写本,推测为玄奘著书完成后赠与高昌王麴文泰滞留在长安的后人,其后人又将之供奉于高昌古刹丁谷寺,即吐峪沟石窟寺,于1981年发掘问世,不知道老和尚是不是毕生都还记得那个与麴文泰的未竟之约。

  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壁画残片。

  1959年至1975年间,吐鲁番发掘出十六至唐西州时期多种文字的大量文书,以汉文文书为主,多达2700余件,文书内容涵盖了晋唐时期军政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包括符帖牒状等官府文书,审理案件的对案辩辞,行旅往的过所通行证,以及反应民间租佃买卖雇佣借贷活动的各种契约,记载百姓户籍田亩及赋役承担情况的手实户口登记表册等,还有大量原地区流传过的儒家经典诗文和启蒙读物抄本,吐博专辟一展厅展出这些文书,相当有心。

  其最富趣味的是这件唐景龙四年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大概是所有新疆出土文书最出名的一件,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的一座唐墓。这个残卷,长五百三十八厘米,每行正文二十字左右,原为论语的前五篇。发现时,学而的全篇和为政的大部分已缺。现存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何为则民服’章以下十五行。同过去发现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一样,每篇的篇题之下都书明‘孔氏本,郑氏注’。卷末的文字表明,这卷郑注是景龙四年三月一日写完的,写书人是‘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时年十二岁。另外,卷末还写有三台词千字文和其他诗句等。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论语郑玄注在唐以后就失传了。但本世纪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论语郑玄注的残本,使这部书的十之七八又大体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卜天寿的这个抄本是这些残本保存较好且长度最长的之一。

  而这个卷子之所以为世人垂青,主要还是因为它的抄写人,一位十二岁的学生,做完作业后,在其上活灵活现地写下了一首充满童趣的绝句,诗云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些随手写下的文字使其不再是冰冷的古籍,人们仿佛可以借着这些文字穿越千年触摸到历史温情的一面。

上一篇:热:在物业上班是种什么感受? 下一篇:【放松】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跟团游2024成都到西双版纳旅游团5